2022年,面对就业总量压力不减、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,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,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。工商管理学院李冰副教授就专业四年一贯制“服务学习”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就业做工作经验分享。
附:
服务学习驱动的服务管理人才就业竞争力提升
成果汇报
各位领导早上好。今天我代表物业管理专业就人才就业工作做简要汇报。几年来物业管理专业得到学校、学院的大力扶持,在人才就业竞争力方面取得初步成果。寒假里刘书记带领我们走访企业,鼓励企业在产教协同平台上与我们深度合作,极大的增强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,我们备受鼓舞。截至目前,2021届(2017级)学生初次就业率90.7%,排名学校第二;2022届(2018级)43名学生签下三方协议38人,占总人数的88.4%。
去年11月,我们在学工部鼓励和帮扶下,从校企合作单位中遴选了万科、保利、世茂、绿城等十三家国内百强企业,为学生提供了105个工作岗位,有:品质管理、客户管理、招投标管理,人力、行政、财务、审计、智能建筑等,平均薪酬5500元。11月9日上午,各企业在诚信楼前布展和宣传,徐书记与企业、学生亲切交流,鼓励同学们勇于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阅,在实践中努力奋斗。企业与师生都受到很大鼓励。下午的集中宣讲后,我们为每个企业安排了一间教室与学生进一步互动。当天43名学生中,有40人收到offer,其中17人收到3个公司的offer,10人收到2个offer。另外本次专场招聘会上还有多名其他学院学生被录用。
我们认为以上就业成果得益于在学院和学工部领导下,专业开展的基于服务学习的人才培养。服务学习是将服务策略融入学术课程,学生结合课程内容,亲自组织并实施切合社区需要的服务活动,在服务的设计、实施、评价、修正中逐渐成长的教学方式,其中包含了民生情怀的思政元素和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。
有几点心得体会和大家共享。
一是探索课程与服务相结合。物业管理专业构建了一套服务学习驱动的课程体系。通过《区域经济新变化调研》和三下乡活动开展田野调查,了解社会需求;接着回到课堂,进行专业理论学习;然后通过课内实践开展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体验式学习,尝试为社区服务;最后通过毕业实习扎根社区一线,提升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。
二是探索学习与职业规划相结合。我们建设了一组五育融合的优质课程。如在公共课上,大一上期开设了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。任课的几位辅导员安排学生对专业教师、行业专家进行多角度访谈,拟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,提升学生对服务管理的认同感。大三下期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,讲解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》相关法条,讲解三方协议、劳动合同等关键文件,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,增强学生的就业安全感。在专业课中,我们邀请福州市劳动模范走进课堂传经送宝,带领学生为长乐东湖数字小镇做“互联网+”服务设计,其中社区共享厨房、宠物寄养两项服务学习成果被纳入绿城服务的储备服务,学生在推动社区创新发展的具体行动之中增强就业能力,增强自身对社会、社区的责任担当。
三是探索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。我们打造了一个产学融合的服务学习平台,世茂、绿城等企业都为我们的实习生设计了为期两年的一对一带教方案,坚持每月一考评。不少学生在实习期就能参与大型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和运营,为公司创造了巨大产值,自己收获了很高的劳动效能感、自豪感。与世茂服务的合作经验还获得福州日报的报道。服务学习,能强调物业管理专业的服务管理属性,降低实习生离职率,显著减少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,所以企业愿意参加我们11月举办的行业招聘会。而13家企业的聚集,把招聘会变成企业间的竞争场域,也迫使人资拿出优质的岗位和优厚的工资给2022届学生。
综上所述,通过服务学习,物业管理专业在需求侧,搭建产教融合平台,依托学工部开展行业招聘会,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岗位需求。在供给侧,通过配合公共课教学、强化专业课教学、加强实践课教学,增强了学生参与服务管理的安全感、价值感和效能感,拉动学生就业意愿,较为有效的解决专业人才“供需错位”问题,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。以上是物业管理专业的汇报。